您好,欢迎访问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官方微博
微信订阅号 微信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微信服务号
您的位置: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新闻中心媒体报道详细

分级诊疗背景下对成都城西医联体的全方位观察医联体 改变了什么?

发布时间:2016-08-23

3月是成都最宜人的时候,春暖花开,桃红柳绿;3月也是身体最舒适的时候,脱去冬装,筋骨舒活。健康,是百姓永恒不变的热点话题,因而在宜人舒适的3月,有更多的人在谈论关于健康的话题。

去年的3月,对成都城西片区的百姓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月份,这月的28日,我市乃至我省的首个医联体——成都城西医疗联合体正式启动运行。它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为龙头单位,当时聚集了34家基层医疗机构参与,成员单位涵盖了温江、大邑、邛崃、郫县、都江堰、崇州这6大片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在不到一年时间后,成员单位迅速上升为如今的48家,占整个成都西部片区医疗机构总数的1/5,他们所辐射的人口达400万。

城西医联体梳理的目标和方向,就是实现“分级诊疗,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水平”,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问题。就在这个医联体运行半年多以后,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强力推进分级诊疗。

尽管只有短短的一年,但从运行中足以对它进行一番观察:医联体给基层群众看病就医带来了些什么改变?给基层医疗机构带来了些什么改变?

数据观察

基层医院 比例的上升意味着什么?

在任何一家医院,门诊人次、住院人次以及医院的业务收入这3个数字,往往能看出医院的经营现状。在整个中国,由于医疗资源分配的失衡,普遍存在的现实状况是,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大型三甲医院门庭若市,这种现象造成的后果,用通俗易通的话来概括,即是“看病难、看病贵”。如果基层医院的3个数据在上升,那么,从一定程度上可判断,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得到缓解。

城西医联体运行一年,统计数据客观展现了基层群众看病变化(见图表):

2014年4月—2015年2月,42家医联体单位业务收入平均增长31.4%,门诊人次平均增长27.1%,住院人次平均增长14.5%。(说明:目前的48家医联体成员单位中,有6家是新近加入,故未在数据体现之列。)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崇州市白头镇卫生院,该院2013年1—12月业务收入223万元,加入医联体后,2014年业务收入325万元,同比增长45.7%;2013年1—12月住院9120人次,2014年住院12441人次,同比增长36.4%。

若要对数据进行解读,基层卫生院最有发言权。郫县三道堰卫生院院长刘奇说:为什么群众生病以前不愿意到乡镇卫生院看病?那是因为乡镇卫生院是最基层的医院,医疗技术差、硬件设备差、管理水平差,因而对卫生院的信任度也差。如今交通方便,哪怕是生了小病,都愿意往大医院跑。基层医院要留得住普通疾病患者,当好群众的“健康守门人”,医疗技术必须提升,得到群众的信任。乡镇卫生院的门诊量上升了、住院量上升了,业务收入上升了,这说明我们的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这就是加入医联体以后我们的最大感受。

行为观察

医联体模式下 基层医院是如何提升的?

国家推行分级诊疗,其目的就是“强基层”,做到看病“层级”的明晰,即:“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让医疗资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节约群众看病费用。

成都城西医联体建立并运行的目标,就是“逐步实现成都西部70%的常见疾病在基层医院诊治,30%的急症和重病症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诊治,实现‘首诊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有序就诊及分级诊疗,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基层医院的数据提升,是如何实现的呢?我们采访了多名卫生院院长,他们的回答给出了答案。

崇州市怀远镇卫生院院长陈翔:我们是崇州市最大的乡镇卫生院,辐射人口达10万人,但由于乡镇卫生院缺人才、缺技术,很多病人都流向了大医院。我们最希望通过适宜技术推广,让普通病人留下来。去年加入城西医联体以后,根据怀远的疾病谱,市五医院派康复科专家专门对口负责帮扶我们,在他们的帮助下,去年5月,我们建起了中医康复科,推广推拿、理疗等适宜技术。我们镇有很多需要康复理疗的病人,中医康复科从无到有,并迅速发展壮大,很快获得了群众的认可,平均每月出院的病人有20个,一年下来,光中医康复科就有200余名出院病人。市五医院抓住了我们基层医院的需求点,专家们不仅亲自上阵参与病人治疗,更重要的是帮我们培训医生,以此为带动,卫生院的病人逐渐多了,很多病人回流了。

温江区和盛镇卫生院院长景敏:我们所辖片区的心血管病人较多,市五医院派出帮扶我们的是心血管专家邹文淑,她定期带队来教学查房、会诊,一旦我们有需要临时会诊的,一个电话,她会马上赶过来,我们医务人员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水平上迅速上升。不仅如此,市五医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培训平台,医务人员免费去进修学习、免费参与他们举办的各种培训,让我们的临床水平和管理水平都进步迅速。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的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上升了近20%。

大邑县王泗镇卫生院院长邓斌:我们距离温江30多公里,地处偏远,百姓看病不便。加入医联体后,市五医院派出神经内科专家和老年病专家深入到基层帮扶我们,我们的医疗行为比以前更规范、病人满意度也更高了。更让病人放心的是,一旦需要转诊到大医院,市五医院立即开通转诊绿色通道接收他们,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病人觉得卫生院值得信任和依靠,一年下来,门诊量达到5.1万人次,比2013年的4.7万人次增加了4000多。

立体观察

基层医院提升 大医院换来了什么?

成都城西医疗联合体成立时便制定了共同发展的章程以及工作实施方案,作为牵头单位,作为三级甲等医院的市五医院不仅向基层各成员单位输送硬件设备、派出帮扶专家、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而且还开设了化验、检验直通车,对有些联盟医院不能进行的检查、化验,如:核磁共振(MR)、CT、病理和一些特殊化验等应优先检查、化验;优先接收来自联盟内成员单位采集的标本,检验标本可直接送化验室检查。这种医疗资源的共享大大方便了基层医院和患者。那么,基层医院快速提升了,作为龙头单位的市五医院换来了什么呢?

该院院长雷建国说,医联体的运行,主要为市五医院带来了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在病人收治上,逐步由常见病人为主转向疑难病症为主,这是国家推行分级诊疗政策所要起到的医疗资源调节作用之一。二是在医院发展上,由外向型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正是因为医疗资源的失衡,如今普遍的状况是,大型三甲医院收治了很多原本可以在基层解决的病人,医联体运行后,很多普通疾病患者留在了基层,迫使市五医院加强内涵建设,去攻克各类疑难病症,提升医院的技术水平,各个专业努力走在前沿,让重症患者得到更有力的生命安全保障。三是病员覆盖面的转变,市五医院地处温江区域,以前温江区范围内的患者要占50%以上,而在医联体运行后,医院区域外病人由42%增长到50%,通过分析发现,这一数据的变化是建立在医疗品质的提升上,而医疗品质的提升,又是建立在内涵建设的基础上,“这叫引狼逐鹿,把普通疾病患者分流到了基层后,迫使医院和全体医务人员在疑难重症和高新技术上下工夫,否则就‘吃不饱’。”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4月—2015年2月,医联体工作有序推进后,通过双向转诊病人1418人,而2013年4月—2014年2月转诊病人仅505人,同比提升180.79%,且都是疑难重症患者。

前瞻观察

城西医联体 还将如何做?

普通病人留在了基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受到群众的信任和依赖,病人的分流让大型三甲医院进一步向高精尖方面迈进,城西医疗联合体运行一年,实际上就是分级诊疗的具体实践,他们初步完成了此前设定的阶段性目标。那么,接下来,成都城西医疗联合体还将如何前进?

市五医院院长雷建国说,该院是市政府确定的成都西部片区区域医疗中心,为了实现片区各医院的共同提升和发展,从今年开始,该院将建立远程会诊平台,并选择2—3家基层医疗机构作为试点,然后逐步推开。建立这一平台,目的是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帮助患者在基层得到更好的治疗,让他们不必到大医院,就可实现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远程会诊平台是区域信息化平台的内容之一,在医联体的发展方向上,作为牵头单位的市五医院拟建立六大共享平台,即医疗技术协作平台、人才培养平台、医院管理经验交流平台、区域性信息化平台、学术交流平台、科研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全力建设这六大平台,加强联盟成员医院的自身建设,提高管理与技术水平,推进和开展联盟成员医院间的学术交流,推动联盟成员医院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推动联盟成员医院的等级评审和上等上级,帮助解决联盟成员医院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住院难问题,为区域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另外,市五医院将进一步挖掘资源潜力,加大对基层医院技术、设备和资金的投入和帮扶力度,提升成都西部片区总体医疗水平,促进医联体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增强区域内联盟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发展后劲。这一过程就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化发展的过程,按照“小病在社区、大病上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原则,逐步构建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形成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为基础,合理布局、服务能力相对均衡的新型医疗服务网络。

但是,市五医院在牵头推进医联体工作的过程中,无疑会遇到很多亟待解决的难题,比如医保政策制约、信息化平台差异、患者就医观念未转变、医联体结构尚较为松散等等,“这些问题已经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注,我们相信,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将更加顺畅。

预约 就诊 医保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